包装设计的历史 - 知乎

日期: 栏目:法甲 浏览:16 评论:0

包装设计的历史 - 知乎

  1.1 萌芽时期

  包装的雏形是人类为使用及储备生活物资而产生的容器。

  这些容器开始直接取材于自然材料,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人们利用贝壳、果壳、葫芦等作为盛装、转运食物及用水的容器,但它们并不完全具备包装的内涵,只能算是萌芽阶段。

  例如粽子这种独特的食物,通过箬叶包裹糯米的形式来实现保存食品的功能。

  这个阶段包装形式朴素、工艺简单、制作方便,包装材料来源于自然界。

  这一特征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些竹类、树枝类和草类的编织容器至今还在流行。

  麻绳

  发展到后来,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得到提高,创造出陶器,这能较好地满足包装的存储功能和运输功能。

  陶器有着各种各样的形制,如瓶、壶、盆、钵、罐等,其中有一种比较特别的是双耳小口尖底瓶,它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精品,属于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型。

  它的主要用途是盛水,造型尖底利于下沉,口小水不容易溢出,双耳便于背负、移动。

  陶器外壁采用黑彩绘平行弦纹、漩涡纹和圆点纹。

  这种陶器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包装的功能性与艺术性。

  新石器时期陶瓶

  1.2 成长时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加工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漆器、纺织品、瓷器等工艺性更高的人造包装。

  其中漆器与瓷器的艺术性极高,是中国手工艺品的代表,也成为极具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包装手段之一。

  当人类社会出现商品交换以后,面向商品流通的包装就产生了。

  最早有记载的商品包装是在战国时期,《韩非子·外储》篇上记载了“买椟还珠”的故事,其中椟“是一种外表装饰华丽的木质包装”。

  文中写道“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缉以翡翠”。意思是用一种木兰香木制作外盒,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熏盒子,用珠玉来点缀,装饰成玫瑰的形状,同时还用翡翠来装饰外盒边沿。

  这些描述足以看出当时对于包装的重视程度,以及包装本身的奢华设计与精致。

  到了汉代,造纸术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力发展,商品包装也开始普遍使用纸质材料,逐渐取代了以往成本高昂的绢、锦等材料,这才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商业包装。

  到了北宋时期,造纸与印刷术深度结合,带动了商品包装的更大发展。

  宋代《清明上河图》中反映了开封城内的商业繁华景象,画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包装。

  而纸作为传统包装材料,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包装的重要材料之一。

  东汉时期瓷制酒器诞生。

  宋代是我国陶瓷生产的鼎盛时期,瓷制酒器愈发精美,形式多样。明代的瓷制酒器以青花、斗彩、祭红最有特色。

  清代瓷制酒器有珐琅彩、素三彩,以及青花玲珑瓷和各种各样的仿古瓷。瓷器除了作为酒器的包装外,还广泛用于护肤品、香料、化妆品的包装。

  宋代胭脂盒

  1.3 发展时期

  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早期的作坊、小工场手工业阶段过渡到近代机器大工业发展阶段,从而丰富了商品的多样性。

  由于生产方式实现了质的飞跃。

  多样化的商品被大量产出,市场交易得到迅速拓展,包装毫无疑问地成为商品流通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各种材料在包装上的运用也开始越来越多,玻璃、金属也逐渐广泛应用。

  在欧洲,人们对于包装的认识也逐渐从存储、运输等单纯基本功能上升到包装物品功能与审美功能并存的层面上。

  在这一时期,大多数商品包装是豪华瑰丽、色彩斑斓和工艺复杂的,特别是包装中版面边缘的装饰,大量出现烦琐图案。

  设计极具有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能强烈刺激购物欲,这是维多利亚时期典型风格的延续,与巴洛克艺术风格紧密联系,都集中表现了为上层贵族服务的宗旨,也为日后包装视觉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图2-7、图2-8)。

  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半叶,英国出现了《商标法》来保障商品的可信性。

  最早是立顿茶饮的包装设计,厂家把茶分成一个个独立的小袋包装,在包装上突显立顿品牌名称。

  该设计最大的优点就是提升该产品的品牌,强化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

  从此,各个厂家的品牌意识开始增强,包装贴上专属商标,附上了质量保证和产品说明,用包装来说服消费者,吸引顾客购买,在消费者的脑海中建立起每一种商品的深刻印象,确立商标的存在感和印象感显得尤为重要。

  品牌意识的初步出现及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对包装设计风格的要求又有了改变,包装需要一个令人兴奋、记忆深刻、鲜艳夺目的形象,要给消费者一种整洁、亲切和新鲜的感受。

  这个时期的包装设计逐渐抛弃了繁杂琐碎装饰的维多利亚时代的风格,设计上推崇自然主义,运用了大量的花卉纹样、卷草纹样和动物纹样的概括及重组作为设计表现。

  这一时期的包装设计较少采用直线,主要是以弹性曲线为主,色彩鲜艳明快。这种设计风格也是和当时欧洲的形式主义运动——“工艺美术”与“新美术”运动有着很大关系。

  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清晰、简洁的艺术设计风格开始出现,各种色彩鲜明的几何图形穿插使用,大大改进了早期包装设计过于讲究过分装饰的风格。

  这一阶段,早期的包装开始过时,许多商家对包装进行了细微的调整,既跟随时代的变化,又保存了原有的品牌属性。这样的设计渐变照顾到了文化与商业的两个方面。

  20世纪30~40年代,整个世界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的影响,产品无法进行过度包装,色彩单调,整个设计又回到了包装最根本的使用功能上。

  战争结束以后,进入20世纪50年代,商品经济又回到了高速发展的轨道上。

  新包装材料例如塑料、不干胶、易拉罐等被大量使用。

  大工业生产下带来的丰富物质使得新的消费社会形成,再次使包装设计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零售业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出现了一种新的购物模式——超级市场。

  这种自助式购物模式的产生是因为参加工作的人逐渐变多,很多女性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这导致了购物时间变少,加上冰箱与冰柜的广泛使用,人们可以每周购物一次,而不是每天都去。

  在超级市场中,商品包装经常成为购物者与产品之间唯一的交流工具。加上商业广告通过报纸、电台、电视等不同媒体介绍包装好的产品,包装常常被用以强调产品的卖点。

  这个时候,国际主义设计成为欧美的主要设计风格。

  这种设计具有形式简单、反装饰性、强调功能性、系统性和理性化等特点。

  由于是消费者自己识别商品,所以包装设计的重点转变成需要在同类商品中被快速识别。

  货架上的竞争要求设计必须强调品牌的主题、色彩和中心文字,必须使商品高度识别化脱颖而出,产生记忆,形成消费。国际主义设计要求以简单明快的排版和无饰线体字体为中心形成高度功能化、非人性化、理性化的平面设计方式,这恰好符合当时包装简洁、醒目的要求。

  20世纪80~90年代,物质文化空前丰富,各种新型材料与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应用使得产品更加普及和廉价,各式各样的消费品促使人们更加重视商品的促销,系列化产品包装成为企业包装设计的主流行为。

  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环保大潮的推动下出现了各种绿色设计的国际设计思潮,包装领域也衍生出绿色包装的设计概念,也可以称为无公害包装和环境之友包装,指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无害、能再生和重复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包装设计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向轻量化、小体积的方向发展,其功能不仅局限于容纳、保护、销售等,而且开始倡导环保这一消费的新观念。

评论留言

我要留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